關注我們
                                                                    荊楚網

                                                                    《科技日報》整版聚焦湖北:擦亮優勢產業“金字招牌”

                                                                    發布時間:2023年03月09日14:59 來源: 科技日報

                                                                    3月9日,《科技日報》推出全國兩會湖北整版特別報道《兩會特刊 創新引領發展路》,聚焦湖北省技術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全文如下:

                                                                    湖北突出技術主攻方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進一步完善創新鏈,加快實施一批重大技術創新專項,布局和完善一批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引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創新人才團隊,助推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

                                                                    湖北:擦亮優勢產業“金字招牌”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員在測試光信號。受訪者供圖

                                                                    ◎科技日報記者吳純新 通訊員朱勇進 丘劍山

                                                                    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1.7%、高于規上工業14.7個百分點,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41.2%;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98%;“光芯屏端網”產值突破7000億元……這是湖北亮出的2022年成績單,多項數據均居全國前列。

                                                                    不滿足于此,湖北為自己設定了更高的目標。

                                                                    202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持續加力打造“51020”現代產業集群,深入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行動。

                                                                    “51020”形象地描繪出湖北現代化產業集群的“骨架”: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制造等5個萬億級支柱產業,鞏固提升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等10個5000億級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北斗及其應用等20個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

                                                                    春回大地暖,奮進正當時。

                                                                    如今,湖北正在奮力書寫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夯實科技支撐體系,以創新塑造產業優勢。

                                                                    圍繞優勢產業“排兵布陣”

                                                                    “2022年,湖北省聚焦五大突破性發展優勢產業,實行‘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促進科研攻關,相關投入經費超10億元?!焙笔】茖W技術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以五大優勢產業(光電子信息產業、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命健康產業、高端裝備產業、北斗產業)為主的技術交易持續活躍,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3000億元。

                                                                    圍繞優勢產業的“排兵布陣”,不止于此。

                                                                    2023年初,湖北省科學技術廳聚焦五大優勢產業,實施5個省級科技重大專項,加快產業“項目、平臺、人才”一體化布局,積極搶占產業新賽道、科技制高點。

                                                                    作為五個省級科技重大專項之一,“三維曲面零件超快激光精細加工裝備共性技術與應用”項目,依托華中科技大學、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等重點高校院所和企業在產業技術創新上的優勢資源,聚焦突破三維加工工藝、路徑與位姿協同控制、裝備集成與應用等技術,力爭形成高穩定超快激光加工裝備設計方法、實現三維多軸裝備集成。

                                                                    另一省級科技重大專項——“流域性水風光多能互補一體化關鍵技術研究”項目,依托位于湖北省武漢市的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等頭部企業在產業技術創新上的優勢資源,聚焦長江流域水資源高效利用,加快水風光一體化發展,提升清潔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與此同時,在“尖刀”技術攻關工程中,湖北對五大優勢產業進行重點支持,并組織開展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清單梳理工作,提出項目、平臺、金融、人才、專利5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湖北突出技術主攻方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進一步完善創新鏈,加快實施一批重大技術創新專項,布局和完善一批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引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創新人才團隊,助推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焙笔】茖W技術廳廳長馮艷飛表示。

                                                                    增強高新技術企業實力

                                                                    “打造先進產業集群是推動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必然選擇?!比珖舜蟠?、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新強表示。

                                                                    如何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是湖北在建設世界級產業集群、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方面需要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而企業作為科技創新主體,是二者深度融合的關鍵點。

                                                                    近年來,湖北高新技術企業保持較快增長速度。2022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2萬家,較上年增長37.4%。其中,營業收入超過億元的高新技術企業達2636家、超過百億元的達30家。

                                                                    高新技術企業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主力軍。

                                                                    湖北省科學技術廳將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快速增長作為重中之重,開展“春曉行動”,從政策分類指導、涉稅精細幫扶、專利加速審查、金融精準服務等方面,進一步推進企業服務常態化、制度化。

                                                                    2022年,湖北共完成5批8716家高新技術企業的推薦報備工作,較上年增加2083家,增長31.4%。精準組織實施一批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組織5項省級重大科技項目,實施助企紓困等項目176項。

                                                                    高新技術企業自身也加大了研發投入,大力推進與高校院所的聯合創新、優勢互補。

                                                                    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湖北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人員總數39.21萬人,較上年增長10.23%;有效專利總量超29萬件,較上年增長47.31%。

                                                                    “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在13億元左右,公司目前員工1500人,其中75%為研發人員?!焙笔∫患抑萍脊究偨浝斫榻B。

                                                                    “2022年,公司聯合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10家企事業單位共同成立了湖北省新一代網絡與數字化產業創新聯合體?!狈榛鹜ㄐ趴萍脊煞萦邢薰究偛盟{海介紹,創新聯合體將提升數字產業集群整體創新能力,著力打通“源頭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聚集”轉化鏈條。

                                                                    在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帶動下,湖北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快速增長。

                                                                    2022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收入總額達2.85萬億元,較上年增長22.85%;高新技術產品收入達到1.77萬億元,較上年增長25.68%;凈利潤總額達到1656.51億元,較上年增長29.73%。

                                                                    為科技創新“搭臺鋪路”

                                                                    “這幾年,我們在玉米重要性狀的機制解析和基因克隆等方面實現了突破?!比A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湖北洪山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嚴建兵表示,他所在團隊下一步的目標是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建立全基因組育種技術體系,實現玉米關鍵種源創新。

                                                                    在湖北,還有許多像嚴建兵一樣的科技工作者,近年來他們的科研工作取得了突破,而這是湖北在科學研究方面持續發力的結果。

                                                                    為了讓科學研究更好地促進優勢產業發展,發揮在鄂高校院所的資源優勢,湖北省科學技術廳鼓勵和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牽頭、產學研合作組建產業關鍵技術創新平臺。

                                                                    同時,湖北還打造了一批新型研發機構,通過一系列體制機制創新,開展先行先試。

                                                                    例如,湖北近年來先后組建了湖北光谷實驗室、湖北珞珈實驗室等9個湖北實驗室。其中,湖北光谷實驗室圍繞信息光電子、能量光電子等方向進行科研攻關,珞珈實驗室則聚焦高精度綜合定位導航等方向展開技術突破,以切實提升相關產業領域原始創新能力。

                                                                    今年2月,武漢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先后成立3家由院士專家牽頭的高水平專業研究所,聚焦高端工業軟件、高端醫療裝備等重要產業創新需求,為產業聚力、為創新聚勢。

                                                                    集鏈成群,打造“世界光谷”

                                                                    ◎科技日報記者吳純新 通訊員吳非

                                                                    2023年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鏈長+鏈主+鏈創”推進機制,突破性發展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北斗等5大優勢產業。支持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又稱光谷)打造“世界光谷”,支持華星光電t5、國藥集團中國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中心、國家地球空間信息產業基地等重大項目加快建設。

                                                                    光電子信息產業是湖北突破性發展的五大優勢產業之一,是該省重點打造的特色優勢產業和高技術產業。

                                                                    作為湖北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光谷以“光”命名,因“光”聞名。

                                                                    近年來,光谷聚焦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聚光成鏈、集鏈成群,在光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獨樹一幟。

                                                                    截至2021年底,光谷“光芯屏端網”產業規模達6000億元,加速向萬億級規模沖刺,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全球光電子信息產業競爭的主力軍。

                                                                    實現跨越式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大力支持。

                                                                    今年初,《湖北省突破性發展光電子信息產業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方案》)發布?!度晷袆臃桨浮诽岢?,以“壯大規模、攻克技術、打響品牌、做強生態”為突破口,將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光通信產業高地、全國頂尖的新型顯示產業集群、具備全球競爭力的激光產業基地和存儲器基地、全國重要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不斷延伸創新鏈、完善產業鏈,將光纖光纜等光電子信息產業關鍵產品打造成全球銷量冠軍。

                                                                    與此同時,光谷也出臺了“支持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25條”和“光谷科創金融新十條”等政策,促進光電子信息產業快速發展。

                                                                    截至2022年底,圍繞光電子信息產業,光谷培育出了7家百億級制造業龍頭企業、10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6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形成了3000余個具有行業影響力的自主品牌。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企業服務和重點項目推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建設“世界光谷”為目標,開發區未來將集中力量推進多個光電子信息領域重點科研平臺建設,突破一批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為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自立自強打造“光谷生產力”。

                                                                    除實現技術突破之外,光谷還以推進項目落地,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2023年,光谷將開建中國信科高端電子器件、5G移動通信研發生產基地等重點項目,做大光電信息服務規模和應用市場,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奠定基礎。

                                                                    前不久,武漢新城創新策源基地等20多個重大項目在光谷開工建設。

                                                                    風好正揚帆,奮楫逐浪行。

                                                                    未來,湖北將以更加昂揚奮發的姿態和實干爭先的勁頭,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在光電子信息產業獨樹一幟的領先地位,積極探索中國式“追光”的湖北路徑。

                                                                    【兩會連線】

                                                                    陳衛國代表:推進建筑業工業化、數智化改造

                                                                    受訪者供圖

                                                                    “作為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建筑業進行新型工業化、數智化改造,已經成為業界的廣泛共識,其將有力帶動建筑業全產業鏈升級迭代,提升建造效率和品質,推動全行業朝綠色、低碳方向發展?!?/p>

                                                                    2022年,我國全年全社會建筑業實現增加值83383.1億元,增速高于國內生產總值2.5個百分點。今年,湖北省建筑業總產值錨定2.24萬億元目標,產業規模將進一步壯大。

                                                                    “作為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建筑業進行新型工業化、數智化改造,已經成為業界的廣泛共識,其將有力帶動建筑業全產業鏈升級迭代,提升建造效率和品質,推動全行業朝綠色、低碳方向發展?!比珖舜蟠?、中國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陳衛國表示。

                                                                    近年來,中國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瞄準行業前沿,提出“打造數智能力,推動數字變革”的目標,以打造建筑業原創技術“策源地”為己任,明確“管理信息化、建造智能化、產品智慧化、產業互聯化和數字產業化”的發展主線。目前,該公司建筑裝配式構件產能已經躍居全國第二,自主研發出以“空中造樓機”為代表的系列高端智能裝備,系統打造出智慧工地、智慧園區、智慧運營等數字化應用平臺。

                                                                    陳衛國認為,要進一步加快智能建造技術突破和成果落地應用,必須更好地凝聚全行業力量。為此,他建議在推進建筑工業化、數智化變革的過程中,各相關方要致力從點狀探索向系統規劃、協同聯動延伸,破解自主核心基礎軟硬件缺乏的難題。

                                                                    除此之外,需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相關部門要強化對地方政策的引導,進一步明確智能建造的管控路徑和核心指標,確保對裝配式和智能建造相關政策的分解落實方向一致,保障政策的連續性和實用性。完善現有標準體系規劃,打破各方標準壁壘,完善與之相適應的建筑市場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模式。加大智能建造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攻關,快速形成創新價值閉環。推廣智慧工地管理信息系統和項目管理平臺,加快研發國產智能建造軟件。

                                                                    與此同時,要打造“基礎研究—技術創新—產業化”鏈條,暢通產學研轉化體系,完善相關專業人才和產業工人培育體系。圍繞建筑全周期信息收集與應用,建立上下游企業共同參與的數字化協同平臺,搭建行業大數據庫,實現全周期管理數字化。在重點省市實施智能建造試點示范創建行動,推廣可復制經驗。建立價值共享型智能建造評價體系,強化全產業鏈協同,完善綜合考量價值貢獻、成本投入和風險分擔的機制。

                                                                    (科技日報記者吳純新)

                                                                    【責任編輯:王會】

                                                                    Copyright ? 2001-2023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執照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互聯網出版機構網絡視聽節目許可證廣播電視節目許可證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版權為 荊楚網 www.rogerdrawdy.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中文字幕在线乱码页